托多克道中戏作胡桐行

君不见额琳之北古道旁。胡桐万树连天长。
交柯接叶万灵藏。掀天踔地纷低昂。
矫如龙蛇欻变化。蹲如熊虎踞高岗。
嬉如神狐掉九尾。狞如药叉牙爪张。
或为诸生肃。揖让何矜庄。
或为勇士怒。奋髯森戟芒。
或为幽闺女。婉昵凝新妆。
或为玉清客。羽服来帝乡。
或若沈沙戟。断折怆周郎。
或若通天柱。摧坏悲武皇。
或若仇池石。袍笏拜元章。
或若伯通臼。舂杵偕孟光。
妍媸肥瘦各有态。风撑雪拒千星霜。
枯杈频经野火燎。翠叶不碍寻斧伤。
我闻蒲昌海。大者如舟航。
张侯乘之探星宿。牵牛织女遥相望。
山经既不载。班史亦未详。
瞀儒不解事。鸣凤讹朝阳。
吁嗟造物信狡狯。画工虽巧安能方。
我今作诗告来者。此言虽夸勿笑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托多克道中戏作胡桐行》是清代诗人宋伯鲁的作品。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胡杨(又名胡桐)的壮美景色,还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胡杨在古道旁生长的景象。诗中的胡桐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成为了一种象征,代表着坚韧与不屈的精神。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君不见额琳之北古道旁。
    胡桐万树连天长。
    交柯接叶万灵藏。
    掀天踔地纷低昂。
    矫如龙蛇欻变化。
    蹲如熊虎踞高岗。
    嬉如神狐掉九尾。
    狞如药叉牙爪张。
    或为诸生肃。
    揖让何矜庄。
    或为勇士怒。
    奋髯森戟芒。
    或为幽闺女。
    婉昵凝新妆。
    或为玉清客。
    羽服来帝乡。
    或若沈沙戟。
    断折怆周郎。
    或若通天柱。
    摧坏悲武皇。
    或若仇池石。
    袍笏拜元章。
    或若伯通臼。
    舂杵偕孟光。
    妍媸肥瘦各有态。
    风撑雪拒千星霜。
    枯杈频经野火燎。
    翠叶不碍寻斧伤。
    我闻蒲昌海。
    大者如舟航。
    张侯乘之探星宿。
    牵牛织女遥相望。
    山经既不载。
    班史亦未详。
    瞀儒不解事。
    鸣凤讹朝阳。
    吁嗟造物信狡狯。
    画工虽巧安能方。
    我今作诗告来者。
    此言虽夸勿笑狂。
  2.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中通过“胡桐万树连天长”,“掀天踔地纷低昂”等描写,展现了胡桐(即胡杨)在北方荒凉之地顽强生长的景象。这种景象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也激发了人们对生命顽强意志的赞美。
  • 人物心理的刻画:诗中还通过描述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动,如诸生、勇士、幽闺女、玉清客等,展示了人们在面对胡杨时的不同情感和态度,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度。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宋伯鲁的诗歌语言朴实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胡杨的细致描绘,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力量感和美感。
  • 意象运用: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龙蛇”、“熊虎”、“神狐”、“药叉”,这些生动的比喻使得胡杨的形象更加鲜明,同时也体现了宋伯鲁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想象力。
  1. 文化意义
  • 历史背景:这首诗的背景是在额琳之北的古道旁,反映了古代丝绸之路的某些段落,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边陲之地的独特感受和思考。
  • 民族融合:诗中还隐含了胡杨在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融合,展现了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
  1. 现代应用
  • 教育意义:在现代,这首诗不仅可以作为文学教材被广泛传播,还可以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帮助人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同时,它还可以启发现代人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和保护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旅游推广:对于推动文化旅游,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可以用于开发以胡杨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吸引游客体验边疆的自然美景和文化魅力。

《托多克道中戏作胡桐行》不仅是一首表达对自然景致赞美的诗歌,也是一本充满哲理的书,其深邃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使其成为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无论是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诗歌,还是欣赏和学习宋代诗人宋伯鲁的创作风格,这首诗都能提供丰富的启示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