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柳四首用渔洋韵 其三

翡翠帘栊金缕衣,婆娑春梦已全非。
露湔雨洗浓阴淡,霜栉风梳密叶稀。
织锦流莺今寂寂,剪枝老燕故飞飞。
蹉跎红板江桥路,岂独桃花人面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柳四首用渔洋韵 其三”是刘东父创作的一首古诗,诗中描绘了秋天柳树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柳树在秋风中的凄美与哀愁

这首诗通过对柳树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深秋时节的凄凉之美。诗句“翡翠帘栊金缕衣,婆娑春梦已全非”形象地描述了柳树在秋风中摇曳的动人景象,仿佛是春天梦境中的美景已被秋风吹散。同时,“露湔雨洗浓阴淡,霜栉风梳密叶稀”这句则通过露水和雨水清洗柳叶,以及霜风梳理树叶,进一步强调了秋日柳叶稀疏凋零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萧瑟的氛围。

诗中的意象运用十分巧妙,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真实描绘,也有诗人情感的投射。比如,“织锦流莺今寂寂,剪枝老燕故飞飞”这两句,借用流莺和老燕的意象,表现了季节更迭带来的生灵变迁,增添了诗句的情感厚度。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也使得读者能够在欣赏景物的同时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

从文学价值角度来看,“秋柳四首用渔洋韵 其三”体现了清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清代诗风讲究格律、音韵,而刘东父的这首作品恰好体现了这一特点。例如,“苔荒旧院吟虫夜,枫冷吴江驻马年”这两句中的“苔荒”、“枫冷”,既符合古代诗词的用词习惯,也富有音乐美感,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

从文化内涵来看,“秋柳四首用渔洋韵 其三”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作,更是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情感表达。诗中所蕴含的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感叹,都让人深思。如“海外归来两鬓秋,自嗟无地可逃羞”一句,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岁月无情的感慨,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过往美好生活的怀念。

“秋柳四首用渔洋韵 其三”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清代诗歌的魅力。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人的审美情趣,还能够从中领悟到生命的价值和时间的宝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