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诚反身,格杀勿论; 致孝于鬼,胥匡以生。
辛亥秋题川路风潮联’是一副对联,它由清朝末年诗人谭嗣同所作。上联为“九州生气恃风雷”,下联为“四海无人乐往还”。这副对联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不诚反身,格杀勿论; 致孝于鬼,胥匡以生。 译文: 如果不诚实就自我反省,格杀勿论; 将孝道施于鬼神,就可以得到拯救。 注释: 1. 不诚反身:如果不诚实就自我反省。不诚指的是没有真诚之心,反身是指反省自己。 2. 格杀勿论:格杀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意思是格杀不论罪,即杀死也不判罪。 3. 致孝于鬼:将孝道施加给鬼神,表示对鬼神的孝敬。 4. 胥匡以生:帮助别人以求得生存
【注释】 辛亥:指辛亥年。即1911年,辛亥革命年。 川路风潮联:作者在辛亥革命前写的一副对联。 为之范乃驰驱方以类;其必死于道路怀无亲。 为:作。范:典范。乃:那。驰驱:奔走。 方:才。以:而。类:类人。 之:代词,指辛亥的志士们。 其:代词,指作者自己。必:必然。 死于道路:死于国难。怀:怀念。无:没有。 赏析: 此诗是作者于民国初年所作,当时作者正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释义: 金口(舆论)熔化了金子, 六州(指北方各地)聚铁造起了端。 译文: 金口(舆论)熔化了金子, 六州(指北方各地)聚铁造起了端。 赏析: 作者题写《川路风潮联》,其意在于揭露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众口铄金”是指舆论可以融化金属,比喻舆论的威力之大;而“六州聚铁造端”则是指六州(指北方各地)聚集了铁匠,开始铸造兵器,暗含着对清王朝统治的不满。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