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郑闳儒,一个又弱; 赵张循吏,九原同归。
《代挽司马瀚联》是清末诗人吴恭亨创作的对联,表达了对逝去文人的哀悼与对其生平的回顾。
在《代挽司马瀚联》中,吴恭亨巧妙地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逝者既尊重又感慨的心情。这副楹联不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纪念,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理念的一次致敬。
注释: 服郑、闳儒:指汉代的学者服虔(字子慎)和董仲舒,他们都曾为汉武帝所重用。 一个又弱:形容司马翰的才能平庸。又:通“有”,表肯定。 赵张循吏:指汉代的循吏赵广汉、张敞。他们都是西汉时期的名臣,以廉洁能干著称。 九原同归:指他们死后,他们的事迹与名声都被记载在《汉书》的《循吏传》中,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司马翰这位庸才的不满。诗人认为,司马翰虽然拥有高超的才能
【注释】 八篇:指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蒲:县名,汉时属蜀郡,在今四川郫县东。 符:同“符节”,古代出入关用的凭证。 岳家:指杜甫。 无母:杜甫有《无家别》诗。 公则己矣:孔子说:“吾党之直者(正直的人)其由与。” 儒家:指孔门弟子和儒家学说。 【赏析】 司马相如因“七发”文得罪汉武帝,被贬官出蜀,后为孝成帝侍中。本诗即作于他被贬期间。 首句写司马相如曾为政清廉,政绩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