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篇治蒲,政实符之,谪宦不生,名宦不死;
一柱擎澧,公则己矣,岳家无母,儒家无师。
【注释】
八篇:指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蒲:县名,汉时属蜀郡,在今四川郫县东。
符:同“符节”,古代出入关用的凭证。
岳家:指杜甫。
无母:杜甫有《无家别》诗。
公则己矣:孔子说:“吾党之直者(正直的人)其由与。”
儒家:指孔门弟子和儒家学说。
【赏析】
司马相如因“七发”文得罪汉武帝,被贬官出蜀,后为孝成帝侍中。本诗即作于他被贬期间。
首句写司马相如曾为政清廉,政绩卓著,但遭贬后仍能保持本色。次句以“谪宦不生,名宦不死”来表达自己对政治生涯的看法。司马相如自认为,虽然被贬而失去了做官的机会,但他的名声和业绩却不会消失。第三句“一柱擎澧”,意谓他虽身处偏远地区,但仍心系国家,坚守道义;同时暗喻他身居高位,地位崇高。第四句“岳家无母”,言其母亲早逝,故称岳家。杜甫也有《无家别》诗云:“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屋,世乱半荒凉。旧山应倒集,疾风终不回。欲献王侯朝,青蝇勿复来。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此诗是杜甫流离失所之时所作。
这首诗用典精切,寓意深刻,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友人处境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