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垣硕辅,西政通才,六官更新,一柱忽折;
营道乡贤,庐陵师表,首丘长已,心丧无终。
【解析】
“代挽张百熙联”是此诗的标题,也是作者为张百熙所写的挽联。张百熙(1847—1907),字海鹏,广东南海人。清末著名教育家、文学家,近代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和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先驱者之一。光绪十五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顺天府尹、兵部右侍郎等职。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清廷革职。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而辞职。民国三年病卒于北京,享年五十一岁。张百熙在清王朝灭亡前后,一直主张改革封建专制制度,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实行政治改革。他先后办过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报馆,创办了《国闻报》、《国粹学报》,翻译出版了《天演论》等著作。其所著《代挽张海鹏先生联》,即对张百熙一生的赞颂。全诗共四句,其中前两句赞扬张百熙辅佐皇帝,主持政务,政绩卓著;第三句以“北垣硕辅”“西政通才”概括其一生业绩;第四句则以“营道乡贤”“庐陵师表”概括其品德操行,最后一句写他对张百熙的追念之情。全诗语言简洁,内涵深刻,既歌颂了张百熙一生的丰功伟绩,又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深切怀念之情。
【答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
先替天下的忧愁而忧虑,然后才替天下的快乐而快乐。
注释:
①先:在……之前。
②忧:忧虑,担心。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两句赞扬张百熙辅佐皇帝,主持政务,政绩卓著;后两句概括他的人品道德;末句写对他的追念。全诗语言简洁,内涵深刻,既歌颂了他一生的丰功伟绩,又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深切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