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献家传,彦方乡望,安定人师,哀死荣生,闻长者风,咸兴而起;
潢池兵弄,瀛海虏骄,河阳王狩,感时叹逝,为天下恸,兼哭其私。
【注释】
何金钊:即何远,字金钊。南宋诗人、学者。
正献家传:指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家训。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官准则,一生清贫正直,以天下为己任。
彦方乡望:指东汉时名儒陈寔(100-167年),字仲弓,颍川许人,隐居不仕,以德行为乡里楷模。
安定人师:指南宋名将文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号履道,南宋末年抗元民族英雄。
哀死荣生:哀悼死者,荣耀活着的人。
潢池兵弄:指金军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制造混乱。潢池,水边;兵弄,指金军在汴京制造混乱。
瀛海虏骄:指金国在海上的侵略者。瀛海,大海。
河阳王狩:指北宋灭亡后,金人在河阳(今河南孟县一带)建立行宫,对中原王朝表示投降。王狩,皇帝出外狩猎。
哀时叹逝:哀悼时事,感叹人生短促。
为天下恸:为天下百姓感到悲痛。
兼哭其私:同时为他个人的遭遇感到悲伤。
【翻译】
我何远家传着正献家的训诫,陈彦方是我家乡的贤才,范仲淹是安定人心目中的老师,他们哀伤死去的人,荣耀活着的人,听闻有长者的风范,都振奋精神起来。
金兵在汴京制造混乱,金国的侵略者在海上嚣张跋扈,河阳被金朝建立行宫,感时叹逝,为天下百姓感到悲痛,又为他们个人的命运感到悲哀。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作者被元朝政府征召入朝任集贤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之际。当时作者已经五十多岁,面对国家危亡的局面,心情十分沉痛。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中那些苟且偷安、阿谀逢迎之人的不满和谴责,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深忧虑。
首联:“正献家传,彦方乡望,安定人师。”这里提到的“正献家传”指的是宋代范仲淹的家训,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政治生涯中始终坚持为民请命、为国家着想的原则,他的家训也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而“彦方乡望”中的“彦方”则指的是东汉时的名儒陈寔,他以德行闻名于世,被尊称为“乡贤”,是人们心中的楷模。“安定人师”中的“安定人师”则是指南宋朝末年的名将文天祥。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抗元民族英雄,他忠诚于国家,英勇抗敌,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这三句话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些历史人物的高度赞扬和敬仰之情。
颔联:“哀死荣生,闻长者风,咸兴而起。”这里的“哀死荣生”是指哀悼逝去的英雄,荣耀活着的人。这里的“长者风”则是指长者们的精神风貌,他们以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而“咸兴而起”则是指听到这样的精神风貌之后,所有的人都振奋起来,奋发图强。这两句话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些历史人物精神风貌的高度赞美和敬仰之情。
颈联:“潢池兵弄,瀛海虏骄,河阳王狩,感时叹逝,为天下恸,兼哭其私。”这里的“潢池兵弄”是指金兵在汴京制造混乱,金国的侵略者在海上嚣张跋扈。这里的“瀛海虏骄”则是指金国在海上的侵略者骄傲自大。而“河阳王狩”则是指北宋灭亡后,金人在河阳建立行宫表示投降。这里的“感时叹逝”则是说在这个时候,人们都感到时光飞逝,人生短暂。最后的“为天下恸”是指为天下百姓感到悲痛,而“兼哭其私”则是指也为这些历史人物个人的遭遇感到悲伤。这几句话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关注和担忧之情。
尾联:“哀时叹逝,为天下恸,兼哭其私。”这里的“哀时叹逝”则是说在这个时候,人们都感到时光飞逝,人生短暂。而“为天下恸”则是说为天下百姓感到悲痛。最后的“兼哭其私”则是指也为这些历史人物个人的遭遇感到悲伤。这几句话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关注和担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