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锡祺联

文成一家言,粮无隔宿储,青眼高歌吾子;
目营四海表,死博只鸡奠,白头来哭故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李锡祺联》是由清末诗人吴恭亨创作的一副对联,旨在悼念已故的朋友李锡祺。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副对联的具体内容和背景意义:

  1. 作者介绍
  • 吴恭亨(1857-1937),字悔晦,号岩村,晚号弹赦,湖南慈利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清末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在南社中,吴恭亨是核心成员之一,以其精湛的诗文和严谨的书法而闻名。
  1. 创作背景
  • 吴恭亨与李锡祺有深厚的友谊,他们在文学和艺术上有着共同的追求和爱好。李锡祺去世后,吴恭亨深感悲痛,遂创作了这副对联以表达自己的哀悼之情。
  1. 原文展示
  • 文成一家言:粮无隔宿储,青眼高歌吾子;目营四海表,死博只鸡奠,白头来哭故人。
  •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李锡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才华的高度评价。
  • 目营四海表:指李锡祺志向远大,其影响遍布天下。
  • 死博只鸡奠:比喻李锡祺虽已逝去,但其精神犹存,犹如一只为朋友举行葬礼的鸡。
  • 白头来哭故人:形容作者对逝者的哀思如旧,白发人也来悼念这位故友。
  1. 艺术特色
  • 这副对联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李锡祺生前事迹的回忆和对其人格魅力的赞扬,展示了作者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1. 文化价值
  • 《挽李锡祺联》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通过这样的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友情、忠诚及哀悼的价值观。
  1. 历史意义
  • 在历史长河中,许多文人墨客通过诗词歌赋来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和对历史的反思。吴恭亨的这副对联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人文风情,也反映了人们对生命、友情和道德的思考。

《挽李锡祺联》不仅是一幕文学上的杰作,更是一次心灵上的触动。它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文学的力量,以及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