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向书友

曾闻向始平,能注《南华经》。
之子真苗裔,江山发性灵。
寒蛟终谢饵,老鹤不梳翎。
载酒莺花节,长吟入洞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向书友》是一首由清代诗人吴雯创作的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寄向书友》的作者是吴雯,字天章,号莲洋。他原籍奉天辽阳,后居山西蒲州。康熙十八年(1679年),吴雯参加博学鸿词考试未中,此后浪游南北,足迹几遍天下。他的诗作清挺生新,自露天真,得到了王士禛、赵执信等名士的喜爱,与傅山齐名,有“北傅南吴”之说,并著有《莲洋集》。吴雯的生平和诗作展示了他作为文人的独特风采。
  2. 诗歌原文:《寄向书友》的原文如下:
    曾闻向始平,
    能注《南华经》。
    之子真苗裔,
    江山发性灵。
    寒蛟终谢饵,
    老鹤不梳翎。
    载酒莺花节,
    长吟入洞庭。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诗中的“寒蛟终谢饵,老鹤不梳翎”等句,更是充满了浓厚的道家色彩和超脱世俗的意味。
  3. 诗歌赏析:在这首诗中,吴雯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载酒莺花节,长吟入洞庭”,更是将饮酒作乐和高远的志向结合起来,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4. 历史背景:清朝时期,文人墨客的生活环境和创作氛围都较为自由,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吴雯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同时,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环境也为理解其艺术特色提供了重要参考。
  5. 现代影响:虽然《寄向书友》创作于清朝,但其艺术魅力并未随时间消逝。在现代社会,这首诗仍然被许多读者所喜爱,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同时,吴雯作为清代著名诗人的地位也得到了后世学者的高度评价,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寄向书友》不仅是一首诗,它还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的象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它也启示人们要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