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悟宗壁

到寺回身望众峰,一堂疏快万缘空。
槲林曲折通幽径,莲荡凋零退晚红。
师已灰心增夏腊,我今霜鬓撒秋风。
亦知旁舍多佳士,香火他年愿此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悟宗壁》是宋代诗人释德洪创作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庐山归宗寺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人生、修行和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题悟宗壁·到寺回身望众峰》全文如下:

到寺回身望众峰,一堂疏快万缘空。
槲林曲折通幽径,莲荡凋零退晚红。
师已灰心增夏腊,我今霜鬓撒秋风。
亦知旁舍多佳士,香火他年愿此同。

这首诗通过对庐山归宗寺美景的描写,抒发了释德洪对佛教修行的理解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到寺回身望众峰,一堂疏快万缘空”表达了诗人面对壮丽的山景时的豁然开朗与超脱世俗的境界。而“师已灰心增夏腊,我今霜鬓撒秋风”则体现了释德洪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接受以及对生命无常的认识。

《题悟宗壁》不仅是释德洪个人情感与哲学思想的流露,还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佛教禅宗思想的追求和向往。这一时期的文人士大夫普遍倾向于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而禅宗的静观自省、随缘自在等教义正好契合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因此,《题悟宗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

释德洪的《题悟宗壁》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让人们能够窥见宋代文人的生活面貌、思想倾向和审美情趣,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教禅宗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