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司户祠

神奸弄大柄,威慑唐公卿。
刘君草茅士,对策抒不平。
含毫鬼神泣,下笔风雷生。
主者不敢视,弃掷鸿毛轻。
身虽窜遐域,身殁珥朱缨。
庙食历数代,光与日月争。
当时得意人,或同腐草并。
乃知千载事,所重非科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刘司户祠》是一首唐代的诗歌,作者是林蕙堂,全诗共四句。下面将详细介绍作品: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林蕙堂,字子仪,是明代中期的一位诗人,其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在当时广为流传。
  • 创作时期:据推测,《刘司户祠》可能是在明代中后期创作的,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氛围相对自由,诗歌成为表达个人情感和见解的重要方式。
  1. 诗歌原文及注释
  • 原文:《林蕙堂全集》中的“刘司户祠”,原诗如下:“神奸弄大柄,威震唐公卿。刘君草茅士,对策抒不平。含毫鬼神泣,下笔风雷生。主者不敢视,弃掷鸿毛轻。身虽窜遐域,身殁珥朱缨。庙食历数代,光与日月争。当时得意人,或同腐草并。乃知千载事,所重非科名。”
  • 注释:此诗通过描绘刘司户祠的场景和历史背景,表达了对当时政治黑暗和社会不公的愤慨以及对正直官员的赞美。同时,诗中还体现了作者对权力斗争和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1. 诗歌鉴赏
  • 主题思想:整首诗贯穿着对权贵的批判和对正直人士的颂扬,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公正和个人价值的坚持。
  • 艺术手法:诗人采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通过描述宦官恃功专权、权贵威压朝臣的场景,以及刘司户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行为,展现了一幅鲜明的历史画卷。

《刘司户祠》不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也是明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对后世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