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家君渡江时有风涛之恐

日斜问渡汉阳门,双桨中流浪欲翻。
人世那能容李白,风波何必系章惇。
惊心频洒途穷泪,剪纸难招定后魂。
还是故乡风景好,鲈鱼莼菜足江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侍家君渡江时有风涛之恐》是清代诗人吴祖修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和自然的独到见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以及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吴祖修,清代诗人,其生平事迹在史料中记载不详,但从诗作的风格来看,可以推测他可能生活在清朝的中期或晚期。
  2. 诗歌内容:诗歌开篇“日斜问渡汉阳门,双桨中流浪欲翻”,描绘了渡舟的场景,夕阳西下,双桨划破江面,泛起层层涟漪,诗人的心情似乎也随之起伏不定。“人世那能容李白,风波何必系章惇”这两句,通过对比李白和章惇的人生境遇,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仕途艰难的感慨。
  3. 艺术特色:吴祖修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情感深沉,能够触动读者的心弦。特别是“惊心频洒途穷泪,剪纸难招定后魂”,这两句更是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读来不禁心生共鸣。

《侍家君渡江时有风涛之恐》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诗作。它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某些面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诗歌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