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答家兄

留滞周南客,相思暮草馀。
梦来乘夜月,诗好代家书。
父有千秋业,儿惭两地居。
何时耦耕罢,商略注虫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答家兄》是清代诗人吴瞻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吴瞻淇深厚的诗歌才华,还透露出其对家乡和家人的深切思念。下面将详细介绍《三答家兄》:

  1. 创作背景
  • 吴瞻淇是康熙癸未时期的进士,官至翰林院庶吉士。他的文学成就虽然不显于世,但为人温和敦厚,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
  • 《三答家兄》的创作背景与吴瞻淇的个人经历有关。作为一位远离家乡的官员,他通过此诗表达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
  1. 诗歌内容
  • 《三答家兄》以深情的笔墨描绘了诗人在异地为官时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诗句如“留滞周南客,相思暮草馀”表达了诗人身处他乡,思念家乡的情绪。
  • “梦来乘夜月,诗好代家书。”则展现了诗人在梦中仍念及家人,用诗歌作为传递思念的工具。
  • “父有千秋业,儿惭两地居。”反映了诗人对父辈事业的自豪以及对个人居住地的不满。
  • 最后两句“何时耦耕罢,商略注虫鱼”,则寄寓了诗人想要结束公务,回到家乡与家人共同耕作、研究学问的愿望,体现了文人的田园生活理想。
  1. 艺术特色
  • 此诗语言简练而含蓄,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抒发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 结构上,诗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律诗的形式,遵循了严格的平仄规则,使得整首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
  1. 社会影响
  • 虽然吴瞻淇不以诗名,但他的诗作《三答家兄》却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不仅是其个人情感的一种抒发,也是清代文人心态的反映。
  • 在后世,许多学者和读者通过这首诗感受到了作者的才情与情操,对其评价甚高。
  1. 文化意义
  • 《三答家兄》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跨越时空的情感传达和文化交流。它让现代人能够理解和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亲情、友情和社会责任感的追求与坚守。
  • 该诗的流传也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的发展,尤其是在诗词创作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三答家兄》不仅是吴瞻淇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深沉的情感、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了连接古今、沟通人心的文化桥梁。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生活状态、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在社会变迁中的价值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