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尽寒宵滋味。
却只是、一龛斜背。
低映鸳帏,高擎凤足,不是年来情思。
支颐凭几,且留待、竹炉茶沸。
冷冷清清如此。
好个愁人天气。
欲暗还明,频挑不焰,似这病恹恹地。
霜风又起。
早逼得、光儿愈细。
剔银灯 寒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剔银灯 寒檠》是明代诗人吴白涵所作,表达了作者在冷清的夜晚中对往事的感怀和孤独的情绪。以下是这首诗的内容介绍:
诗词原文:
耐尽寒宵滋味。却只是、一龛斜背。低映鸳帏,高擎凤足,不是年来情思。支颐凭几,且留待、竹炉茶沸。冷冷清清如此。好个愁人天气。欲暗还明,频挑不焰,似这病恹恹地。霜风又起。早逼得、光儿愈细。诗词翻译:
在寒冷的夜晚,只能点燃一根银灯,它倾斜地放在一个角落里,灯光低照在绣有鸳鸯的帷帐上,高悬在凤鸟足间,仿佛是在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我靠在桌子旁,让竹炉中的茶水沸腾,试图在这冷冷清清的氛围中找到一丝温暖。然而,这种寒冷的气氛让人心生愁绪,就像这盏不断摇曳的灯火一样,虽然努力保持明亮,但终究无法驱散寒冷。一阵霜风袭来,使得灯光更加微弱,似乎连光都变得细小了。诗词赏析:
吴白涵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寂静的夜景图。诗中的“一龛斜背”形象地展现了银灯的位置和角度,营造出一种孤独和冷清的氛围。而“支颐凭几”,则传达了诗人依靠着桌子沉思或等待的情景。最后一句“早逼得、光儿愈细”,不仅反映了环境的寒冷,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助。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当前孤独状态的感慨。
《剔银灯 寒檠》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也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一种思考与回顾。吴白涵通过这首作品向人们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从文化角度来看,这首诗都是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欣赏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