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堤

呜呼,河伯不仁。
令受民于天子,戕吾民,令宁当以身。
民为鱼兮,令不忍独生。
长鲸利齿饥蛟舞,欲诉冯夷逢帝怒。
可怜恨比沧溟深,碧血空斑堤畔土。
令有一片心,不化精卫魂,化为砥柱坚。
精卫只解衔木石,砥柱万古回狂澜。
呜呼,古之名贤率以死守职,公独不幸而罹不测。
君不见汉王尊、宋苏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神堤》是清代诗人何在田创作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河伯的描写和对古代贤人以死守职的颂扬,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以下是对《神堤》的介绍:

  1. 诗歌背景:《神堤》的创作时间与作者信息均未详述,但据诗中所述内容,此诗应是在何在田生活或创作的某个时期内完成的。
  2. 文学价值:《神堤》不仅体现了何在田深厚的文学造诣,还展示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独到见解和创新精神。诗中的“民为鱼兮,令不忍独生”等句子,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正义的追求。
  3. 主题意义:《神堤》通过对河伯不仁的描述,揭示了统治者对人民的残忍与不公,同时也通过歌颂古代贤人以死守职的忠诚,表达了对坚守职责、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奋斗的精神的赞扬。诗中的“精卫衔木石,砥柱万古回狂澜”等意象,更是展现了一种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4. 文化影响:《神堤》虽然不是广为人知的名篇,但其在文学和文化传承上的价值不容忽视。诗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文情怀,对于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倡导社会责任感,以及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

《神堤》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和深邃的主题思想,展现了清代诗人何在田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沉的情感世界。作为读者,通过阅读《神堤》,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诗人的智慧与才情,更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伟大与光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