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神山十二楼,绛节朱幡,游仙竟去; 备箕畴九五福,绯衣牙笏,遗像如生。
《代挽萨龙光联》是清代诗人何玉田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望神山十二楼,绛节朱幡,游仙竟去;备箕畴九五福,绯衣牙笏,遗像如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意境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把握其思想情感,然后结合注释进行赏析。 “望神山十二楼,绛节朱幡,游仙竟去”意思是:远眺那神山上的十二座高楼,红衣飘飘,神仙已经离去了!“神山”,指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代指皇帝。“绛节”,红色的符节。“朱幡”,红色的旗幡,这里指旌旗。“游仙”,指成仙,这里指神仙。“竟”,竟自,竟然。“备箕畴九五福”,“备箕畴”,指准备继承帝业
【注释】 代挽:替死者写挽诗。萨龙光:即赵龙光,字汝霖,明末诗人。联:挽诗。宪量:司马黄宪的谥号。杜陵:杜甫的故乡在今陕西宝鸡县东,故称其为杜陵。广厦:大屋。洛阳裘:指东汉末年曹操所穿之衣,因曹操曾穿此裘而名。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诗人赵龙光的挽诗。赵龙光是明代著名诗人,与高启齐名,有“一代诗宗”之称,但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全诗共四句,前二句以黄宪和杜甫的籍贯作比,赞美赵龙光的高才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