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神山十二楼,绛节朱幡,游仙竟去;
备箕畴九五福,绯衣牙笏,遗像如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把握其思想情感,然后结合注释进行赏析。
“望神山十二楼,绛节朱幡,游仙竟去”意思是:远眺那神山上的十二座高楼,红衣飘飘,神仙已经离去了!“神山”,指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代指皇帝。“绛节”,红色的符节。“朱幡”,红色的旗幡,这里指旌旗。“游仙”,指成仙,这里指神仙。“竟”,竟自,竟然。“备箕畴九五福”,“备箕畴”,指准备继承帝业。“九五”,指帝王之位,这里指帝王。“福”,福气。“九五福”,“备箕畴”,是说准备继承帝业。
“绯衣牙笏,遗像如生”意思是:穿红衣戴象牙手杖,像活着一样,真是栩栩如生啊!“绯衣牙笏”,指皇帝的衣服和手杖。“象生”,指栩栩如生。“如生”,像活着一样。
“此诗乃明太祖洪武初年,翰林学士宋濂为萨龙光所作的挽联。”这是解题的关键,从这一句开始理解全诗。“望神山十二楼,绛节朱幡,游仙竟去”,诗人在遥望神山十二楼的同时,看到神山上旌旗飘扬,神仙已去,不禁感叹不已;“备箕畴九五福,绯衣牙笏,遗像如生”,诗人在瞻仰神像时,发现这位神人穿着红衣,手持象牙手杖,好像活着一样,不禁感慨万千。
【答案】
示例:
(1)
“望神山十二楼,绛节朱幡,游仙竟去”:诗人远眺那神山上的十二座高大的楼阁,红衣飘飘,神仙已经离去了。“望”是远望的意思,“神山”指皇帝居住的地方,“十二楼”指的是皇帝所建的行宫,“绛节朱幡”指的是皇帝的仪仗队,“游仙”指的是神仙,“竟”表示竟然、居然之意,诗人用这个词语表达出自己对神仙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的无奈之感。
(2)
“备箕畴九五福,绯衣牙笏,遗像如生”:“备箕畴”指的是皇帝继承帝位,“九五”指的是帝王之位,“福”指的是福气,“遗像如生”指的是神人的雕像栩栩如生。“绯衣牙笏”指的是神人的服饰和仪仗用品,“如生”指的是活灵活现的意思。诗人用这个词语表达出自己对神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的无奈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