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姓名黄宪量;杜陵广厦洛阳裘。
【注释】
代挽:替死者写挽诗。萨龙光:即赵龙光,字汝霖,明末诗人。联:挽诗。宪量:司马黄宪的谥号。杜陵:杜甫的故乡在今陕西宝鸡县东,故称其为杜陵。广厦:大屋。洛阳裘:指东汉末年曹操所穿之衣,因曹操曾穿此裘而名。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诗人赵龙光的挽诗。赵龙光是明代著名诗人,与高启齐名,有“一代诗宗”之称,但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全诗共四句,前二句以黄宪和杜甫的籍贯作比,赞美赵龙光的高才大德;后两句以曹操的典故,赞颂赵龙光的豪放不羁。
首句“司马姓名黄宪量”,黄宪是汉代人,曾任谏议大夫等官。这里把诗人赵龙光比作黄宪,说他的才华与黄宪一样伟大。“黄宪”这个词语,在这里是虚词(无实意),只是借用古人的名字来称呼自己,表明自己和黄宪一样贤能。“量”,这里是动词,意思是度量、衡量。“量”字在这里是虚词,用来表示诗人对赵龙光的评价,表示诗人认为赵龙光的才华、德行都与古人黄宪一样。
次句“杜陵广厦洛阳裘”,“杜陵”是杜甫的故乡,位于陕西长安市东南。“洛阳裘”是指东汉末年曹操所穿之衣,因其曾穿此裘而名。这一句用杜甫的家乡和曹操的事迹来比喻赵龙光的才能,赞扬赵龙光的才华出众,像杜甫一样有伟大的抱负和成就。这里的“广厦”和“洛阳裘”都是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赵龙光才华的赞美。
第三句“杜陵广厦洛阳裘”与第二句“司马姓名黄宪量”相呼应,进一步赞美了赵龙光的才华。
末句“杜陵广厦洛阳裘”中的“广厦”与“洛阳裘”都是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赵龙光才能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赵龙光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