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渡桥夜月(丁亥)

桥东峻坂石突兀,桥西行人镫出没。
一楼窗外万山深,风弄溪声洗春月。
春月竟是出中多,百夷安乐春气和。
蛮花飞落山村坡,儿女吹笙跳月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可渡桥夜月(丁亥)》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和春日氛围的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
  • 《可渡桥夜月(丁亥)》的作者是一位不具名的诗人,但可以推测其为晚清时期的文人或学者。由于诗中没有留下具体的姓名,因此只能通过作品中的内容来推测作者的背景和身份。
  1. 诗歌内容
  • 诗中描述了一座名为可渡桥的桥梁横跨在两座陡峭的山间。这座桥位于东侧时,可以看到突兀的岩石;而在西侧,行人的灯火时隐时现。
  • 一楼窗外,可以看到万山深处,风声似乎在溪边吹拂,洗去了春天的气息。
  • 诗中特别提到了“春月竟是出中多”,这一句可能是指春天的月亮格外明亮,照亮了整个山谷。
  • “百夷安乐春气和”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和对当地民族和平生活的美好祝愿。
  1. 艺术特色
  • 该诗的艺术风格属于传统诗歌的范畴,采用了平实的语言和朴素的意象,通过简洁的描写传达了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意境。
  • 诗中的“春月竟是出中多”以及“百夷安乐春气和”等句子,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观察力,也反映了他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可渡桥夜月(丁亥)》是一首富有诗意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季节变化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