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医者范素庵(丙戌)

四年病脚气,两足殊支离。
岂无千金药,岂无三世医。
柰此湿与热,兼之劳且衰。
不剧已为幸,安能有痊期。
君恩念老臣,移节居滇池。
彼间不寒暑,貂葛无所施。
彼间不卑湿,高燥如京师。
即使自乞郡,亦惟此地宜。
范氏送我行,远过端江涯。
为言相别后,当是去病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别医者范素庵》是清代诗人刘朴石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对其前途的祝福。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刘朴石,字香海,号棠村,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与何湘文、谢里甫、胡香海、张棠村、李绣子等书院院长及学海堂学博生徒共同参与了这次送别活动。
  1. 诗歌原文
  • 开头:”避暑”四句,描绘了诗人在广西陡河谒分水神庙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观展现了夏日的清凉与宁静。”泊舟浯溪登𢈪亭”一句,诗人继续他的游历,停靠在浯溪,登上𢈪亭,欣赏着山水之间的美景。
  • 中间部分:”湘江村舍”到”沙岸坐月”,这部分诗歌主要描述了诗人在途中经过的地点以及夜晚在沙岸上独自赏月的情景。”过会同”到”八月七日又泊”,这部分诗歌进一步展示了诗人旅途中的艰辛以及他对于未来生活的期待。
  • 结尾部分:”彼间不寒暑,貂葛无所施。彼间不卑湿,高燥如京师。即使自乞郡,亦惟此地宜。”最后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后生活的美好祝愿,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友人未来前途的期许。
  1. 诗歌赏析
  • 情景交融: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到其中,使得诗歌既有画面感,又有情感表达。
  • 寓意深刻:诗人通过送别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期望和祝福。
  • 艺术手法:诗歌采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艺术性和深度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1. 诗歌背景
  • 丙戌年:这是诗人所处的年份,也是诗歌的创作背景之一。这一年的天气状况和自然环境成为了诗歌中的重要元素。
  • 送别:作为一首诗歌,它的主要目的是送别,因此诗人在诗歌中也多次提到了送别的场景和心情,这也是诗歌的重要内容之一。

《别医者范素庵》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送别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它的创作背景、内容、艺术特色以及文化价值都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