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病脚气,两足殊支离。
岂无千金药,岂无三世医。
柰此湿与热,兼之劳且衰。
不剧已为幸,安能有痊期。
君恩念老臣,移节居滇池。
彼间不寒暑,貂葛无所施。
彼间不卑湿,高燥如京师。
即使自乞郡,亦惟此地宜。
范氏送我行,远过端江涯。
为言相别后,当是去病时。

【注释】

四年:四年前。

病脚气:脚气病。

两足殊支离:两脚十分衰弱。

岂无千金药:难道没有千金的良药,形容医药费用昂贵。

岂无三世医:难道没有三代以上的名医。

柰此湿与热:奈何这潮湿和炎热的环境。

兼之劳且衰:同时又因劳累而身体衰败。

不剧已为幸:病情不严重就已算是万幸了,意谓自己能活着已是幸运。

安能有痊期:怎么能有痊愈的时候呢?

君恩念老臣:皇上念你是我的老臣,

移节居滇池:让你调任到云南。

彼间不寒暑,貂葛无所施:那边没有寒暑的变化,穿貂裘、葛布都没有用。

彼间不卑湿,高燥如京师:那边没有卑下潮湿,干燥得像京师(北京)一样。

即使自乞郡:即使自己请求辞官回乡,

亦惟此地宜:也只适合在这里。

范氏送我行:范氏送我出行,远过端江涯,指范氏送我出京。

为言相别后,当是去病时:还嘱咐我,分别以后就是病好了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诗人在云南任上,因病脚气病复发,心情沉重,于是写下了这首五古。

首联“四年病脚气,两足殊支离”写自己患病的情况及感受。诗人在云南四年时间,一直患着脚气病,两腿非常虚弱,行动不便。

颔联“岂无千金药,岂无三世医”表达了对医药费用昂贵的抱怨。诗人说:“难道没有千金的良药么?”“难道没有三代以上的名医么?”意思是说如果有钱的话,一定可以买到最好的药,请最有名的医生来给自己看病治病,可惜他没钱,连这点要求都做不到。

颈联“柰此湿与热,兼之劳且衰”抒发自己的感慨。诗人说:“何况这里潮湿炎热,又加上劳累身体已经衰老。”这两句既表达了自己身体上的不适,又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无奈,更反映了当时云南气候恶劣的状况。

尾联“不剧已为幸,安能有痊期”表达自己的庆幸之情。诗人说:“病情不算严重已经算是万幸了,怎么能有痊愈的可能啊!”这句诗既表达了自己内心对病痛的担忧,又体现了自己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客观评价,也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在云南的病情和自己的心情变化,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同时也展示了自己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