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求秦石刻,若秦之求仙。
求仙不可得,石刻终难湮。
岱石经火燬,峄石徒再镌。
之罘堕入海,海水潘为渊。
夐哉琅邪台,椎筑何殷填。
黔首三万户,金石三千年。
石高丈五尺,怪铁炼精坚。
剥落尽三面,小篆留西偏。
披萝复剔藓,拓𥿄鸣槌毡。
我来读诏颂,载籍合马迁。
臣斯臣去疾,樛德名并传。
笔力入石理,玉柱劲且圆。
点画说偏旁,益知叔重贤。
所惜颂与诗,变化随云烟。
伧父磨粗沙,俗字镌长天。
馀此十三行,斯亹诚可怜。
特立石鼓后,屹峙五凤先。
海风吹不倒,流徙悲斤权。
苏公颇好事,模刻城台前。
亦惟八十字,文𣢾本未全。
每见宋元碣,残暴如废砖。
乃以嬴氏物,存者犹岿然。
岂有鬼神护,而免列缺鞭。
诚因麻石性,岁月无磨研。
得此足以豪,神发忘食眠。
更思寄同好,南北翁孙钱。
题秦二世琅邪台石刻(甲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秦二世琅邪台石刻(甲寅)》是一首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抒发了作者对秦始皇的不满情绪。全诗构思新颖别致,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含蓄,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
题秦二世琅邪台石刻
李商隐
望帝春心托杜鹃,
佳人苦恨锁红颜。
山形莫辨骊山影,
谁遣仙童采绿苔。
赏析:
这首诗是李商隐借古讽今的作品,通过咏史抒怀,表达了他对历史事件的不满和批判。首联“望帝春心托杜鹃”化用《蜀都赋》“望帝有神女焉,善鼓五月之乐,名娃子,不美,而自悲切,所作诗曰:‘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的传说,以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对现实的失望和愤懑。颔联“佳人苦恨锁红颜”则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古代美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和感慨。颈联“山形莫辨骊山影,谁遣仙童采绿苔。”进一步描绘了骊山的荒凉景象,暗示了历史上的帝王荒淫无度、不理国事,导致了国家的衰败。末联“谁遣仙童采绿苔。”则是在感叹世事无常,人事难料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警醒。整首诗意境深远含蓄,言简意赅,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