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 其二 金陵怀古二首

江流不尽,甚雨打风吹,扫英雄兴。
六代繁华宫阙,不曾留影。
渡江一堑分天下,让燕云与旁人领。
古人已死,今人龙虎,恨何能忍。
念曩日听歌夜醒,自磨薄青蛇,为侬销恨。
当代英雄无几,共来拼命。
凤阳龙死长江冷,苦王孙漂泊无定。
何时归去,瓣香匹马,再安陵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王安石的《桂枝香·其二·金陵怀古二首》是一首宋代词作,通过对金陵(今江苏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以及对当时朝政的担忧。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创作背景
  • 个人经历:王安石在十七岁随父王益宦游金陵时,就曾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后他的诗词中多次提及金陵。因此,《桂枝香·其二·金陵怀古二首》可能也受到了他个人经历的影响。
  • 时代背景: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局势严峻。王安石作为政治家、文学家,对国家政治大事十分关心,这在他的词作中也有所体现。词中的“千里江山”与“万里河山”等意象,反映了他对国家大好河山的珍视和对国事的忧虑。
  1. 艺术特色
  • 意境描绘:《桂枝香·其二·金陵怀古二首》通过描绘金陵的山水景色,传达了一种豪放、激昂的情感。其中“千里江山”与“万里河山”的对比,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壮丽,也隐喻了国家的广阔与辽阔。
  • 情感表达:整首词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王安石通过词中的“江山如画”、“英雄泪”、“山河破碎”等意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作为宋代词作的代表之一,《桂枝香·其二·金陵怀古二首》不仅体现了王安石的个人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心态。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宋词发展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 审美价值:该词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其精湛的语言运用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上。通过对金陵美景的描绘,以及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文化素养。

《桂枝香·其二·金陵怀古二首》不仅是王安石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宋代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歌的风貌以及王安石的政治思想。同时,这也是对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对于现代读者来说,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