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除夕和韵

红冷籸盆,墨枯彩帖,年涯消尽谁催。
一寸春心,等闲都着寒灰。
今宵才信东风懒,负冷吟、残醉情怀。
问关山、笛里梅花,几度吹开。
声声不分邻家鼓,把朦胧台榭,残梦惊回。
马影鸡声,天边消息还猜。
虚堂冰雪凌兢甚,怕过时、春不归来。
最无聊、照取吴霜,婪尾深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阳台·除夕和韵》是一首充满深情的古典词作,由清代朱孝臧创作。这首词通过对节日氛围、个人情感以及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旧岁年华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新一年的期望与憧憬。以下是关于该词的具体介绍:

  1. 作品背景
  • 作者简介:朱孝臧(1857—1931),字古微,号沤尹,浙江归安人,晚号疆村。他是一位进士出身的文人,曾任翰林院编修等职,并有著作多部,如《强村语业》等。
  • 时代背景:此词创作于清朝末年,当时国势衰微,民族危机加剧,社会动荡不安。同时,朱孝臧本人也经历了从科举到官场的转变,其间经历的政治变革和个人生活的变化都深深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
  1. 作品原文
    红冷籸盆,墨枯彩帖,年涯消尽谁催。一寸春心,等闲都著寒灰。今宵才信东风懒,负冷吟、残醉情怀。问关山、笛里梅花,几度吹开。声声不分邻家鼓,把朦胧台榭,残梦惊回。马影鸡声,天边消息还猜。虚堂冰雪凌兢甚,怕过时、春不归来。最无聊、照取吴霜,婪尾深杯。

  2. 作品鉴赏

  • 主题思想:《高阳台·除夕和韵》通过描述除夕夜的景象与内心感受,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在词中,朱孝臧借除夕之夜的景象来表达对岁月无情的感叹和个人心境的孤独。
  • 艺术特色:此词语言精炼,意象生动。通过对比“冷籸盆”和“墨枯彩帖”,形象地传达了时间的无情和美好事物的消逝。此外,词中多次运用自然景象来抒发情感,如笛声、梅花、马影等,使得整首词既有画面感又富有情感深度。
  1. 文化意义
  • 文学价值:《高阳台·除夕和韵》作为朱孝臧的重要作品之一,不仅反映了其个人的艺术追求,也展示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 历史背景:这首词体现了清末民初的历史变迁和文化转型。它不仅是个体情感的抒发,也是那个时代社会风貌的一个缩影,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

《高阳台·除夕和韵》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词作,它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是研究清代词坛、理解传统文化及其变迁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赏析,不仅能领略到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也能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