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庐先姑墓感赋

寝苦枕块空山里,却望松楸泪泫然。
纵使慈乌能反哺,可能飞得到重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方舟庐先姑墓感赋》是清朝诗人朱柔则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作于作者遍游金陵诸名胜之后,表达了对已逝亲人的怀念与哀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意涵:

  1. 作者简介
  • 朱柔则:清代著名诗人,字子美,号南屏。其诗作多以自然景物入画,风格清新脱俗,深受后世读者喜爱。
  1. 诗歌原文
    寝苦枕块空山里,却望松楸泪泫然。纵使慈乌能反哺,可怜飞不到重泉。

  2. 诗歌解析

  • 意境描绘:诗中的“寝苦枕块”形容诗人在空寂的山中苦读,而“却望松楸”则表达了对亲人墓地的遥望和思念之情。松楸代表先祖之墓,泪水“泫然”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不舍。
  • 情感抒发:通过“纵使慈乌能反哺,可怜飞不到重泉”两句,诗人表达了一种无奈之情。即使像慈鸟那样能够反哺其母,但终究无法飞至亲人所在的远方,这加深了对先人的怀念和哀愁。
  • 哲理思考:朱柔则在诗中还隐含了一种人生哲理的思考。尽管现实存在种种困难和阻碍,但亲情的思念是超越这些外在因素的精神支柱,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庭情感和文化责任感。

《方舟庐先姑墓感赋》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哀愁和对逝去亲人怀念的诗歌,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意义和文化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对家族的忠诚以及面对逆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