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柔则
方舟庐先姑墓感赋 注释与译文 《方舟庐先姑墓感赋》是清代诗人朱柔则创作的一首咏怀诗。该诗以对亲人的缅怀和哀思为主线,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哀愁。 ``` 寝苦枕块空山里,却望松楸泪泫然。 纵使慈乌能反哺,可能飞得到重泉? ``` - 注释: - 寝苦枕块:形容作者长时间在山上休息,身体非常疲惫。 - 空山里:指孤独的自然环境。 - 松楸
【注释】: 前时失意悔游燕,此去中州枉自怜。 飘泊君同苏季苦,操持吾愧孟光贤。 计程已隔三千里,念别谁堪四五年。 莫向离亭歌折柳,恐催客泪落离筵。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诗人在送别友人时所表达的复杂情感。诗中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又表现了自我安慰、自我激励的积极态度。整首诗以“情”为中心,通过对友人和自身的不同描写,展现了复杂的情感变化过程。 “前时失意悔游燕,此去中州枉自怜。”
```text 游鸳鸯湖 沿流一棹晚风凉,莲子花多水亦香。 莫怪成双还打散,由来命薄是鸳鸯。 注释: - 诗句中的“游”表示游览或游玩。 - “沿流”描述的是沿着河流。 - “一棹”指的是一只船或桨。 - “晚风凉”描绘了晚风的凉爽。 - “莲子花”指的是莲花。 - “多”表示很多,强调数量。 - “水亦香”意味着水中也弥漫着香味。 - “成双”和“打散”形成了对比,表达了事物的无常和变化。
登烟雨楼 南湖千尺起高楼,女伴相扶到上头。 一片离愁似烟雨,西风吹满白蘋洲。 注释: 登烟雨楼:登上烟雨楼,即登上高楼,以观赏风景。 南湖千尺起高楼:南湖的湖水很宽广,水面上有一座高高的楼台,这就是烟雨楼。 女伴相扶到上头:指与女子并肩携手一同登楼欣赏美景,相互扶持。 一片离愁似烟雨:形容离别之情如同烟雨般弥漫,无法散去。 西风吹满白蘋洲:西风吹拂着白蘋洲,使得整个岛屿都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白雪
诗句释义 1 “举第五子”:这里提到的“第五子”可能是指家中的第五个儿子。在古代,家族中的男孩通常按排行来命名,例如“长男”、“次男”等,第五子可能是这个家庭中的第五个孩子。 2. “四男二女如相引”:这句表达了家中共有四个男孩和两个女孩,如同被某种力量或命运引导般自然形成。这里的“如相引”意味着这些孩子的出生似乎是有某种预定或自然的顺序,仿佛是命运的安排。 3. “复举斯儿真可哂”
【解析】 此词是一首闺怨词。“别曲”指女子送别的歌调,这里借喻女子送别时的哀怨情绪。全词通过描写一位思妇因丈夫不在家而独自忍受寂寞、忧愁的情状,深刻地表现了闺中少妇的悲苦和怨恨之情。上片主要写思妇在春天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因丈夫久别不归而感到孤独凄凉,下片则以黄金为喻,抒发思妇内心的怨愤与无奈之情。词人抓住思妇的内心活动,从她的心理活动入手,通过对思妇内心独白式的描绘
【注释】 ①河渚:即河津,古地名。这里指黄河渡口或渡口附近。②玩春华:欣赏春天的花朵。③相期:相约,约定。④一棹迎风路未赊(shē):一叶小船在迎风而行的路上还很长。⑤楼外:指楼外有梅花树。⑥美人:指顾女。⑦不到:不赏花。⑧到:到达。⑨开:开花。⑩“相期”句:诗人与女伴约定在河津赏梅。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与女伴在河津赏梅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与恋人约会赏梅时的喜悦心情
注释: 寄远曲:写给远方的人的曲子。 恨少垂杨柳,殷勤系玉鞍:形容对远方的人充满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夕阳鸦背暖,春雪马蹄寒:形容在日落时分,远处的乌鸦背上显得格外温暖;而春天的雪,却让马儿感到寒冷刺骨。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分别时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远方人的深深思念和担忧。 入世逢迎拙,依人去住难:描述了他在世俗中的生活态度,即不愿意迎合世俗,也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这种性格使他常常陷入困境。
辛苦长安客,栖栖叹此行。 故乡空自阻,逆旅亦何营。 取友防轻薄,持躬问老成。 寄言百君子,努力事身名。 注释: 1. 辛苦长安客:形容在长安为客的生活是艰辛的。 2. 栖栖叹此行:表示因行路艰辛而感叹。 3. 故乡空自阻:表示虽然思念故乡,但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回去。 4. 逆旅亦何营:表示在旅途中,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去的地方(逆旅),也无须过度经营或操劳。 5. 取友防轻薄
【注释】: 1.闻说燕台路:听说燕台路。燕台,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2.生涯亦可怜:人生也够可怜的了。 3.耻弹门下铗:耻于向门客那样敲诗求官。门下铗,古代门客的自称;铗,剑把,这里指诗人的诗才。 4.谁乞广文钱:谁向朝廷请求钱财来养家?广文,汉代博士弟子的称号,后泛指读书人。 5.久客非长策:长期作客不是好办法。 6.归耕有薄田:回家种地有薄田可耕。 7.一棺痛慈母:为母亲准备棺材。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