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时失意悔游燕,此去中州枉自怜。
飘泊君同苏季苦,操持吾愧孟光贤。
计程已隔三千里,念别谁堪四五年。
莫向离亭歌折柳,恐催客泪落离筵。

【注释】:

前时失意悔游燕,此去中州枉自怜。

飘泊君同苏季苦,操持吾愧孟光贤。

计程已隔三千里,念别谁堪四五年。

莫向离亭歌折柳,恐催客泪落离筵。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诗人在送别友人时所表达的复杂情感。诗中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又表现了自我安慰、自我激励的积极态度。整首诗以“情”为中心,通过对友人和自身的不同描写,展现了复杂的情感变化过程。

“前时失意悔游燕,此去中州枉自怜。”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与友人分别前的心情。诗人回想起自己曾经失去志向、后悔当初出游的情景,现在又要离开中州(今河南洛阳一带),不禁感到惋惜和自责。这里的“中州”指的是当时的中原地区,诗人用“枉自怜”表示对友人的同情与担忧。

“飘泊君同苏季苦,操持吾愧孟光贤。”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鼓励。诗人认为,朋友就像苏秦一样历经坎坷,而自己则不如孟光贤,应该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这里的“苏季”指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策士苏秦,他在多次失败后依然坚持不懈;“孟光贤”则是《后汉书·陈宠传》中提到的孟光,她贤良淑德,深受人们喜爱。诗人通过与友人的比较,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敬佩之情。

“计程已隔三千里,念别谁堪四五年。”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待。虽然两人相隔遥远,但时间已经过去了四五年,这段时光足以让人感受到友谊的重要性。这里的“计程已隔三千里”表示双方距离非常远,而“念别谁堪四五年”则表达了诗人思念友人的心情,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望。

“莫向离亭歌折柳,恐催客泪落离筵。”
这句诗是诗人对离别场景的总结和感慨。诗人提醒朋友在离开时不要唱歌跳舞庆祝,以免让自己的泪水流落在离别的宴席上。这里的“离亭”是指离别之地,“折柳”则是古代的一种风俗,象征着对离别的情感。诗人用这种委婉的方式来表达对好友的不舍和对离别的痛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