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与伯卿别过官斋作此

海外成轻别,年时海外逢。
素心无几辈,华发剩孤踪。
不转有如石,后凋惟此松。
眷言存息壤,庭际怅相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将与伯卿别过官斋作此》是清代诗人朱景英的作品。下面将对朱景英的生平及其诗歌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朱景英简介
  • 生平经历:朱景英,字幼芝,一字梅冶,武陵人。他是乾隆庚午举人,曾任台湾理番同知。他工于汉隶,并纂修《沅州府志》。
  • 文学创作:朱景英在文学上有很深的造诣,其创作的《海东札记》、《畬经堂集》等作品受到人们的喜爱。他的另一部著名作品就是这首《将与伯卿别过官斋作此》。
  1. 诗歌原文及解析
  • 诗篇原文:“海外成轻别,年时海外逢。素心无几辈,华发剩孤踪。不转有如石,后凋惟此松。眷言存息壤,庭际怅相从。”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情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故友离别的感慨以及对时光变迁的无奈。
  • 诗意解析:诗人通过“海外成轻别”、“年时海外逢”两句,描绘了与老朋友在遥远地方偶遇的场景,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友情;而“素心无几辈,华发剩孤踪”则揭示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朋友离世,而自己依然孑然一身的孤独感。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沉的悲凉之美。
  1. 朱景英诗歌风格
  • 抒情性:朱景英的诗歌具有很强的抒情色彩,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怀念。
  • 意境深远:他的诗作多采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使得作品具有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
  • 简洁明快:尽管朱景英的作品中不乏深意,但他的诗风也追求简洁明快,使读者能够迅速领会其意。
  1. 对后世的影响
  • 艺术影响:朱景英的诗歌对清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的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深度和艺术美感,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 文化价值:作为一位杰出的文人,朱景英的生平和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在历史和文化传承中占有一席之地。他的故事和诗歌被后人传颂,成为了解清代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

朱景英的《将与伯卿别过官斋作此》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清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