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湖光映夕红,登临一览碧天空。
须知此地多清福,酷暑全消四面风。
惠山十六咏 其十二 黄埠墩
介绍
惠山十六咏其十二,名为《黄埠墩》,是一首描绘黄埠墩自然美景的诗。这首诗由清初的朱晓琴所作,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作者介绍:朱晓琴,他生活在清朝初期,具体生平不详。然而,他的诗歌作品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显示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地位。
诗句原文:山色湖光映夕红,登临一览碧天空。须知此地多清福,酷暑全消四面风。同应叔雅及仲雅丈往毗陵过黄埠墩坐篷顶玩月小饮。风声飒飒吹帆樯,菰蒲夹岸如人长。行尽菰蒲凡几曲,船头船尾明月光。
诗意解析:第一句“山色湖光映夕红,登临一览碧天空。”描绘了夕阳下,山色与湖光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让人不禁想要登高远望,欣赏那无边无际的碧空之景。第二句“须知此地多清福,酷暑全消四面风。”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深深的喜爱,因为这里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清新的空气,能够让人在酷暑中感到一丝丝凉意。第三句“同应叔雅及仲雅丈往毗陵过黄埠墩坐篷顶玩月小饮”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一同前往黄埠墩游玩的情景,他们在篷顶赏月饮酒,享受着夜晚的宁静与美好。第四句“风声飒飒吹帆樯,菰蒲夹岸如人长。”则是对黄埠墩周围环境的生动描绘,风声飒飒地吹拂着帆樯,而菰蒲(一种水生植物)夹岸生长,仿佛是一道道绿色的屏障,给人以宁静之感。最后一句“行尽菰蒲凡几曲,船头船尾明月光。”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黄埠墩游玩时的情景,他们沿着菰蒲行走了几曲,直到看到船头船尾都被明亮的月光所照耀,营造出了一种宁静、美好的夜晚氛围。
背景知识:黄埠墩是位于无锡市梁溪区的一个景点,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而闻名。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山水相依、风景如画的美景。同时,这里的建筑也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赏析评价:《惠山十六咏·其十二·黄埠墩》不仅是一首诗词,更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将黄埠墩的自然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不仅让人们欣赏到了黄埠墩的美景,更让人们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此诗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象的比喻,使整首诗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例如,“山色湖光映夕红”,通过夕阳下的山色和湖水的倒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景象;“风声飒飒吹帆樯”,则通过风的声音和帆樯的摇曳,展现出一种动态的美。
《惠山十六咏·其十二·黄埠墩》不仅仅是一首诗词,它更是一幅展示自然之美的画作。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欣赏,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美好,同时也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