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州之石最巉巧,大逾数丈小一拳。
园亭几案入清瞩,争购岂复论金钱。
于中小者更难得,其值往往同珠璿。
土人潜行恣斸掘,溯锦流水投灵泉。
上中二品尽藏匿,惟将下品充门廛。
我游南粤已三载,遍买不获心悁悁。
平生托志在岩穴,所嗟二顷无良田。
小山湖石渐颓落,乱草没径苔封峑。
归未终月出累岁,回思故岫胸烦煎。
廿年行役似萍梗,推篷委辔看山川。
高峰巨岭不暇上,深涧绝岛何由沿。
力微况乏济胜具,每遇登涉翻迁延。
九州先后踏其六,更历河济江淮壖。
经由名胜指可屈,云烟过眼恒流连。
向平婚嫁尚未毕,安得洞府追潜仙。
三神五岳料无分,一丘一壑还思专。
耳闻目见亦已夥,试隶石事书长笺。
到公奇礓石丈六,当时输送华林前。
欧公菱溪有石二,至今屹立梅花边。
钱唐龚氏舫斋畔,玉玲珑刻宣和年。
书家北米剧好事,良乡巨石留荒阡。
凡此数石我尽睹,笔不能画言能传。
其馀一一有载记,更为具述辞啰嗹。
奇章一品众客诧,有道二字良工镌。
玉清昭应发磈礧,文饶诗句劖苍坚。
壶中九华在湖口,百金归买留诗篇。
屏风三叠号肘后,二者谓可齐跟肩。
涪翁此语定不谬,所惜奇物终沈湮。
仇池双石尤足宝,韩干二马差相权。
蹲师子与睡鸂鷘,仲恭堂外曾罗骈。
襄阳袖中次公攫,自后不笑元章颠。
东京苑内叠艮岳,花石纲运行连连。
险怪万状割群玉,奇诡百态纤洄漩。
奔驰惟恐棱角损,孔洞𢘤用黄泥填。
更和胶土裹其外,烈日曝令乾而圆。
麻筋百道细束缚,千夫喘汗纷扛牵。
李曹百绝咏初就,金人装载归幽燕。
更有笔山亦神品,白石一点明峰巅。
铭裁赤壁赋中句,御书小字形遒妍。
武林故事雨奇石,南极北斗分星躔。
公谨小有洞窈窕,逊叔平远峦回旋。
黄州怪石堪作供,前苏后宋为收甄。
诗人到处手摩弄,廉吏归去帆飘翩。
文纪取压郁林舫,休映搬入西陵船。
中丞粤装誓不治,清德洵足逾前贤。
迩来有客赠一石,自云得自钟山芊。
胡桃壳皱纹理蹙,弹子窝小绳丝穿。
水
英石砚山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英石砚山歌》是清朝诗人朱昆田创作的一首诗,通过对英州之石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 作者信息:朱昆田作为一位清代诗人,他的文学创作不仅丰富了清代诗歌的脉络,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诗歌内容:《英石砚山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英州之石的特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诗中不仅描绘了石头的形态,更通过这些石头引发了诗人对于生活、情感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 艺术特色:朱昆田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然界的美与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使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和文化意蕴。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其成为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 文化意义:《英石砚山歌》不仅仅是一首诗文,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古代文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纽带,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通过对英州之石的描述,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情感穿越了时间的限制,成为永恒的主题。
《英石砚山歌》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的诗歌,更是一篇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它通过对英州之石的刻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情感世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