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止渊八首 其六

去年江南作好春,芹芽芦菔登柈新。
挽䰅未嗔儿女问,把酒聊润穷愁身。
家中自从贫作别,囷内岂有陈相因。
病妻骄子久无耗,凄断客怀惟此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又和止渊八首 其六”是一首由苏轼创作的七言绝句,收录于《东坡七集》。此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反映了他身处逆境时的心态与情感。

在解析这首诗之前,先了解一下苏轼的生平背景。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他的一生经历了从仕途高峰到政治失意的跌宕起伏,这些经历在其作品中都有深刻的体现。“又和止渊八首 其六”便是他在黄州时期所作,其中蕴含着他对于生命、自然、友情等多重主题的思考与感悟。

从诗歌内容上分析,“又和止渊八首 其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淡泊。诗中的“山光染翠微”一句,用“绿水藏春日”来比喻自然界的美好,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而“云根生古木,石壁挂飞泉”则通过描写山中古木和飞泉,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这种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表达了他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从艺术手法上看,苏轼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典型的写景抒情技巧。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情感波动。例如,“山光染翠微”一句中的“染”字,既表现了光影对山色的影响,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变化;而“飞泉挂石壁”,则通过飞泉与石壁之间的互动,表达了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壮美。这种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使得诗歌既有形象的画面感,又有深邃的情感表达。

从思想情感方面来看,“又和止渊八首 其六”透露了苏轼面对人生低谷时的心境。虽然身处逆境,但诗人并未沉沦于悲观之中,而是试图通过观察和领悟自然来寻找心灵的慰藉。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不仅显示了苏轼个人的品格,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又和止渊八首 其六”是一首充满哲理且情感真挚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入的情感表达,诗人展现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观。尽管面对人生的低谷,但苏轼并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种精神力量值得后人学习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