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止渊八首 其四

二分头发已先秋,乞食频年叹远游。
穷是旧交何忍送,春如过客不能留。
三椽拟作归休计,一剑浑忘细碎雠。
浮世功名安足数,几时真得卧林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又和止渊八首 其四”是清代诗人王士祯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将对这首诗作具体介绍:

  1. 作者生平
  • 王士祯,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晚号渔洋山人,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他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也是一位学者。王士祯在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成就,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他的诗作风格豪放不羁,善于运用象征、比兴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1. 诗歌原文
    二分头发已先秋,乞食频年叹远游。
    穷是旧交何忍送,春如过客不能留。
    三椽拟作归休计,一剑浑忘细碎雠。
    浮世功名安足数,几时真得卧林丘。

  2. 诗歌解析

  • 第一联:“二分头发已先秋,乞食频年叹远游。” 这里描述了自己鬓发已斑,岁月流逝,常年为生计而奔波的艰辛生活状态。
  • 第二联:“穷是旧交何忍送,春如过客不能留。” 表达了对朋友或旧时的知己感到的同情和无奈,认为即使是曾经亲密的朋友,也无法长久陪伴在身边。
  • 第三联:“三椽拟作归休计,一剑浑忘细碎雠。” 描绘了自己计划中的归隐生活,准备在简陋的环境中度过余生,同时也表达了放下俗世纷争的决心。
  • 第四联:“浮世功名安足数,几时真得卧林丘。” 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功名的淡泊,表达了渴望真正隐居山林的愿望。
  1. 诗歌鉴赏
  • 艺术特色: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观。
  • 文化价值:作为清朝文人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还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1. 历史背景
  • 社会环境:这首诗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运多舛。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士祯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情感。
  • 个人经历:王士祯曾因直言进谏被贬至边疆地区,这段经历使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官场的险恶和社会的不公。这些经历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1. 后世影响
  • 文学地位:王士祯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被认为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
  • 文化传播:王士祯的诗歌不仅在国内受到推崇,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至今。

王士祯的“又和止渊八首 其四”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志向的诗作,更是一首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它通过对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深刻反映,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文化追求。对于欣赏和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人来说,这首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