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燕于巢,卷翠幕、花张锦织。
芳菲节、光风转蕙,漏添迟日。
世事浮云何足问,帘前春色应须惜。
劝少年、放意且狂歌,陈瑶席。
春向晚,日西夕。
闲徙倚,长思忆。
只将琴作伴,东西南北。
乡信渐稀人渐老,流光易去欢难得。
早归来、已是十年游,江南客。
满江红 春日怀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春日怀归》是清代朱彝尊创作的一首词。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晚号小长芦钓鱼师,是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满江红·春日怀归》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历史影响等各方面都值得深入探讨。
这首词的背景信息丰富而复杂。朱彝尊生活在清初的动荡时代,他的词作常常反映出时代的风貌和个人的情感。在《满江红·春日怀归》,他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岁月流逝的感慨。这种情感的交织,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面貌。
从艺术角度来看,《满江红·春日怀归》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这首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特别是通过对春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易逝的深刻理解。
从历史影响来看,此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是朱彝尊个人创作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清代词坛的杰出代表。通过对这首词的赏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还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满江红·春日怀归》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词作,而是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情感表达。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与学习,不仅能领略到朱彝尊卓越的文学才华,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