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背

意远态浓,珠压腰衱,冰肌最匀。
盼新月堂前,殷勤匍伏;
秋千架上,推递逡巡。
见客遥来,和羞却走,翩若惊鸿望未真。
踏青去,惹春游年少,目送香尘。
催归潜理纨巾,怕汗浃、轻容拭更频。
忆闲中指瓜,痒须爬惯;
宵分姊妹,拥便情亲。
每到嗔时,抛郎半枕,难啮猩红一点唇。
堪憎甚,纵千呼万唤,未肯回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沁园春·背》,是清代诗人、词人朱彝尊的一首词,创作于1679年。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又号小长芦钓鱼师、金风亭长。他以清初浙西词派创始人的身份而闻名文坛,与王士祯齐名,有“南朱北王”之称。其诗词作品多表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沁园春·背》的创作背景及主题内容分析如下:

  1. 创作背景
  • 生平简介:朱彝尊生于1629年,卒于1709年,字锡鬯,号竹垞,别号小长芦钓鱼师、金风亭长等。他是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康熙十八年(1679年),朱彝尊应博学鸿词科考试,被授予检讨一职。在清初,朱彝尊是浙西词派的领军人物,他推崇姜夔与张炎的词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作品特点:朱彝尊的词作风格独特,语言优美,情感细腻,善于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来抒发自己对生活、自然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词作常常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情怀。
  1. 作品鉴赏
  • 艺术特色:《沁园春·背》这首词以其深邃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著称。词中通过描绘春天的场景和人物的动作,展现了一种既热烈又冷静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使得整首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情感表达:朱彝尊通过细腻的语言,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象之中,表达了对于青春易逝、时光易改的感慨。词中的“冰肌最匀”、“秋千架上,推递逡巡”等句都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对外界的敏锐观察。
  1. 文化影响
  • 文学地位:朱彝尊作为清代的重要词人之一,其词作在当时就受到广泛的赞誉。《沁园春·背》不仅展示了朱彝尊高超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清代中期文人的审美追求和思想风貌。
  • 后世评价:尽管朱彝尊在历史上的地位并未像其诗作那样显赫,但他的作品仍被后代学者广泛研究,成为了解清代文人思想和文化的重要窗口。他的词作对后来的文学创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朱彝尊通过《沁园春·背》这一作品,展现了他在词作方面的深厚功力和独特见解。无论是从艺术手法上还是情感表达上,该词都是朱彝尊作品中的佳作之一。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的文化背景和文人心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