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题丁雁水韬汝词稿

史梅溪,姜石帚,涩体梦窗叟。
不事形摹,秦七与黄九。
试论北宋南唐,偷声比调,谁得似、玉昆金友。
章江口。
惯自家宴樽前,筝人记红豆。
一束朋笺,岂意入吾手。
只合阑药香时,筒荷卷处,次第付、笛床歌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祝英台近·题丁雁水韬汝词稿》是南宋词人史达祖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咏史来寄托作者对国家兴亡、身世沉浮的感慨。全词借咏史诗抒发了作者忧国爱民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词的上阕写丁雁水与汝州的密切往来。丁雁水在汝州任官期间,与汝州的文人骚客交往甚密,他们共同吟诗作赋,饮酒作乐,留下了不少佳作。词中“君家”指丁雁水的故乡,“共事”则指他与汝州文人的交往。丁雁水与汝州文人之间亲密无间,相互欣赏和尊重,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

词的下阕写丁雁水在汝州任职期间,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丁雁水为汝州百姓谋福利,积极治理地方事务,使得当地百姓安居乐业。然而,由于朝廷的腐败和无能,丁雁水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最终,丁雁水被罢免官职,回到故乡。

史达祖通过咏史来寄托对国家的忧虑。他认为丁雁水虽然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但由于朝廷的腐败和无能,他最终还是没有能够保住自己的职位。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在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词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