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花十二韵(庚午)

小草无心蔓,疏篱到处延。
凉分银汉水,晓映碧罗天。
绊地三秋早,含苞七夕先。
风吹长袅袅,露洗更娟娟。
冷翠蕉林外,新黄豆叶边。
日高翻自敛,夜久愈生妍。
月影销衣后,虫声搅梦前。
捎沟香驿路,堕雨滴罾船。
萤火黏常湿,蛛丝密易缘。
子多抛药臼,根不费花钱。
旧入桐君录,宜篸织女钿。
凭谁描竹尾,幽思转翛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牵牛花十二韵(庚午)》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朱彝尊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和时代
  • 作者介绍:朱彝尊,字秀民,号竹垞,浙江嘉兴人,清初著名学者、文学家,尤以诗词成就卓越。其诗作多表现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创作时间:据文献记载,朱彝尊在庚午年(约1720年左右)创作了此诗。
  1. 内容赏析
  • 自然意象:诗中描绘了牵牛花的生长环境和季节特征,如“小草无心蔓,疏篱到处延”,展现了牵牛花生长的自然状态。
  • 文化内涵:诗歌中融入了牛郎织女传说的元素,体现了诗人对传统爱情故事的深情寄托。通过牵牛花与织女相会的隐喻,表达了对忠贞爱情的赞美。
  • 艺术手法:采用五言排律的形式,使得整首诗歌节奏鲜明,情感丰富,充分展现了朱彝尊精湛的诗歌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 文化价值
  • 文学地位:作为清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牵牛花十二韵》不仅展现了朱彝尊的诗歌才华,也为后人研究清代诗歌提供了珍贵的文本资料。
  • 审美影响:《牵牛花十二韵》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意境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成为研究中国古代诗歌不可多得的范例。

《牵牛花十二韵》是朱彝尊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牵牛花的美丽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寓意。这首诗不仅是朱彝尊诗歌创作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诗歌的艺术特色以及朱彝尊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