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台吊古二首 其二

莫怪申胥泪满襟,鸱夷浮去恨何深。
当时败越陈长策,千载亡吴有寸心。
江渚鸢乌终古集,荒台鹿迹到今沉。
寒潮暮急声犹苦,慷慨芦中作短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苏台吊古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安魁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深沉的感慨与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和对古人的深深怀念。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安魁,字文伯,号玉山,宋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其诗作多反映时代风貌和个人情感。
  • 创作风格:安魁擅长七言律诗,其作品常以深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著称,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
  1. 诗歌原文
    莫怪申胥泪满襟,鸱夷浮去恨何深。当时败越陈长策,千载亡吴有寸心。
    江渚鸢乌终古集,荒台鹿迹到今沉。寒潮暮急声犹苦,慷慨芦中作短吟。
  2. 诗歌翻译
    莫怪申胥泪满襟,鸱夷浮去恨何深。
    当时败越陈长策,千载亡吴有寸心。
    江渚鸢鸟终古集,荒台鹿迹到今沉。
    寒潮暮急声犹苦,慷慨芦中作短吟。
  3.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安魁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深深的悲伤和遗憾。他不仅为历史上的悲剧人物申胥感到哀伤,还对历史的无情变迁表示了深深的忧虑和不舍。
  • 意象运用:诗中的“江渚鸢乌”和“荒台鹿迹”等意象生动形象地勾勒出历史的痕迹,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无限追忆。
  1. 创作背景
  • 历史背景:此诗作于宋朝时期,诗人通过对古代历史遗迹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历史兴衰的思考以及对先人的缅怀之情。
  • 社会影响:安魁的这首《苏台吊古二首 其二》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不仅因其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表现,也因为它触及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共同记忆和情感共鸣。

通过对“苏台吊古二首 其二”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感受到安魁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能深刻理解到这首诗中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这种跨越时空的文学交流,使得后人能够在欣赏古典诗词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