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登胶山四首 其二

南湖一片白于霜,霁色遥开绿野塘。
散彩千林新锦帐,添毫我辈旧青箱。
餐霞人已归仙侣,怀古宫犹剩梵王。
此日空传风韵事,秋千院落斗鸡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明登胶山四首·其二》是清代诗人安道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登胶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

  1. 诗的原文
  • 原文展示:南湖一片白于霜,霁色遥开绿野塘。散彩千林新锦帐,添毫我辈旧青箱。餐霞人已归仙侣,怀古宫犹剩梵王。此日空传风韵事,秋千院落斗鸡坊。
  1.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描写:诗中“南湖一片白于霜”形象地描述了春天来临之际,水面如霜般洁白,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纯净的景色。而“霁色遥开绿野塘”则描绘了雨后初晴,阳光照耀下的绿色田野景象。
  • 人文历史联想:“餐霞人已归仙侣”暗示诗人与友人一同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如同神仙一般自在。“怀古宫犹剩梵王”则可能指的是某个古老的宫殿遗址,诗人在此感慨历史的变迁,留下了梵王殿这样的遗迹。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这首诗将作者的观察和情感融入对自然美景的描述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
  • 语言精炼: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每个词语都像是精心布置的画面,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登胶山图景。
  1. 诗歌的情感表达
  • 热爱自然: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表达了对春天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 怀古伤今:诗中的“怀古宫犹剩梵王”可能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去历史的怀念以及现实的感慨,体现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意识和时代感。
  1. 诗歌的文化价值
  • 地域文化反映:作为清代的作品,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以及对传统节日习俗的参与,具有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
  • 艺术成就体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历史文化的引用,展示了诗人卓越的文学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 诗歌的现实意义
  • 生态保护意识:在现代社会,这首诗提醒人们要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因为美丽的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
  • 历史文化传承:通过对古典诗词的研究和欣赏,可以增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清明登胶山四首·其二》不仅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作,更是一种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历史的追忆。它通过精细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这首诗不仅是古代文学作品的珍贵遗产,也是现代人学习和借鉴的重要资源,其价值在于其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双重体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