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胶山

上家山去,趁携筇搜讨、古人遗迹。
骇见一抔蓬蔽著,道是商贤藏魄。
避乱初来,隐渔盐市,卒老于泉石。
高风犹在,荒冈衰草凄绝。
想是天作高山,山丘累累,独主名胶鬲。
应配让王昆仲墓,恰与黄虞鼎力。
至德碑崇,清权坊古,胡独兹堙灭。
图书遗却,拾遗安得椽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百字令·胶山》是清代诗人安经德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背景、艺术特色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百字令·胶山》的作者安经德,生活在清朝时期,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学造诣的诗人。
  • 诗歌创作时间:具体创作年份不详,但可以推断为清代中后期。
  • 社会历史背景:该诗可能创作于安经德避乱期间,当时正值社会动荡不安,他通过游览家乡的山川,抒发个人的情怀与感慨。
  1. 主题内容
  • 自然景观描写:诗歌开头便描述了上家山的景色,“上家山去,趁携筇搜讨古人遗迹”,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示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自然之美。
  • 历史文化内涵:诗中提到“道是商贤藏魄”和“恰与黄虞鼎力”,反映了古代贤哲遗风的延续以及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 个人情感表达:诗人表达了自己避乱隐居的生活状态,“避乱初来,隐渔盐市,卒老于泉石”。这反映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历史的沉思。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安经德在《百字令·胶山》中运用了朴素的语言和流畅的句式,使读者能够轻松地感受到诗句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 象征手法:诗中巧妙地使用自然景观作为象征载体,如“高风犹在,荒冈衰草凄绝”,以自然界的变化隐喻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
  • 意象运用:诗人通过具体的景物如“商贤藏魄”、“黄虞鼎力”等,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又不失灵动的氛围,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诗意。
  1. 文化价值
  • 历史文献价值:作为清代诗人的作品,《百字令·胶山》具有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化风貌提供了重要资料。
  • 文学鉴赏价值:其优美的诗句和深邃的内涵,使其成为古典诗歌研究的重要对象,对于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通过对《百字令·胶山》的全面解读,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也能够领略到清代诗人安经德深邃的艺术造诣。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从历史角度考虑,这首诗都是值得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