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偶成 其一

案左摊书子细寻,俗缘全向静中沈。
三冬月色三更淡,一往诗情一夜深。
勉向时途尝学步,难将古调遇知音。
当年自恃年华富,那想蹉跎直到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寒夜偶成 其一》是一首七言律诗,由清朝的多隆阿所作。此诗以清冷的月光为背景,通过诗人在寂静的夜晚独自吟咏诗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沉思。以下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多隆阿(1817年12月20日—1864年5月18日),字礼堂,号呼尔拉特氏,达斡尔族,清朝时期满洲正白旗的杰出军事将领。他曾参与镇压陕西回民起义,并在同治中兴时期与湘军第一名将鲍超齐名。他的勇敢与智慧使他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英雄。
  1. 诗歌原文
    寒夜偶成(其一)
    案左摊书子细寻,俗缘全向静中沈。三冬月色三更淡,一往诗情一夜深。
    勉向时途尝学步,难将古调遇知音。当年自恃年华富,那想蹉跎直到今。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诗的开头两句“案左摊书子细寻,俗缘全向静中沈。”描绘了诗人独自在书房中翻阅书籍的情景,周围的一切似乎都沉浸在宁静之中。这种宁静的氛围营造了一种深沉、静谧的感觉,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深邃和静谧。
  • 抒情表达:“三冬月色三更淡,一往诗情一夜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情感的深沉和执着。诗人在寒冷的冬天里,独自一人沉浸在诗歌的世界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诗意和情感。
  • 人生哲思:“勉向时途尝学步,难将古调遇知音。”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诗人表示自己曾经尝试过学习新的技巧和知识,但发现很难找到能够理解他的人的共鸣。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和自我认知的深刻反思。
  • 感慨与反思:“当年自恃年华富,那想蹉跎直到今。”这一句是对过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思考。诗人回顾过去,曾经自负于自己的年纪和才华,但现在却感到岁月的无情和自己过去的轻率和无知。这是对时间流逝和个人成长的一种深刻的感悟和反思。
  1. 艺术特色
  • 语言简洁: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没有复杂的修饰词,每个词语都直接而有力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 意象丰富: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三冬月色”、“一往诗情”等,都富有画面感,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场景。
  • 情感深沉: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无论是对于时间的感慨,还是对于生活的态度,都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和复杂。
  1. 文化影响
  • 历史评价:多隆阿的诗作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他的英勇事迹也为他赢得了“忠勇”的美名。他的诗歌不仅是个人的文学成就,也是清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后代影响:多隆阿的诗歌被后人广泛传颂,许多学者和文人都对他的诗篇进行了研究和解读。他的作品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人,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寒夜偶成 其一》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情的诗篇。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人生观念,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世界,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