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中吊二公子四首 其二

从来凤凰种,所在有寒芒。
虽然经百罹,其精未消亡。
清关鱼鼓下,杂沓混否臧。
岂期来精卫,绕寺为徬徨。
山灵大惊咤,此是谁上堂?
中司一朝来,老眼终无荒。
谓彼二少年,颠末宜致详。
眉间有兵气,颊上尤凌霜。
扣之坚不语,乃相与连床。
中宵竟餂得,一恸血元黄。
请看新祴衣,犹隐旧剑铓。
山灵大欢喜,呵护有仁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太白山中吊二公子四首 其二’是唐代诗人全祖望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年轻公子的深切怀念和对其命运的深深忧虑。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从来凤凰种,所在有寒芒。
    虽然经百罹,其精未消亡。
    清关鱼鼓下,杂沓混否臧。
    岂期来精卫,绕寺为徬徨。
    山灵大惊咤,此是谁上堂?
    中司一朝来,老眼终无荒。
    谓彼二少年,颠末宜致详。
    眉间有兵气,颊上尤凌霜。

  2. 诗歌赏析

  • 在诗中,“从来凤凰种”表达了诗人对这两位年轻公子的高度评价,认为他们如同凤凰一样拥有高贵的品质和不凡的命运。
  • “所在有寒芒”则描绘了他们身上所散发的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即使在困难和挫折中也依然保持着锐利的光芒。
  • “虽然经百罹”反映了他们经历了许多的磨难和挑战,但“其精未消亡”展现了他们的精神和意志并没有因此而消磨。
  • 通过“清关鱼鼓下,杂沓混否臧”可以看出,尽管周围环境复杂多变,但他们依然保持自己的本色和信念,不被外界所迷惑。
  • “岂期来精卫,绕寺为徬徨”反映了他们对未来的担忧和不安,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在困境中的迷茫和无助。
  • “山灵大惊咤,此是谁上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年轻公子命运的关切和疑惑,他不知道究竟是谁将为他们带来转机。
  • “中司一朝来,老眼终无荒”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已经逐渐放下了心中的疑虑,但他仍然关注着这两位年轻公子的未来。
  • “谓彼二少年,颠末宜致详”意味着诗人希望了解这两位年轻公子的真实情况和经历,以便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 “眉间有兵气,颊上尤凌霜”进一步描绘了他们的坚毅和果敢,即使面对严峻的挑战也不退缩。
  1. 创作背景
  • 《太白山中吊二公子四首》是全祖望在太白山中所作的一组诗,这些诗篇以赞美和怀念两位年轻公子的情感为主线,通过对他们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对他们命运的关注和对友情的珍视。

全祖望的《太白山中吊二公子四首 其二》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通过对这两位年轻公子的描述,展示了作者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