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承光殿太室脩禋罢仙园问寝回

更衣因便路,憩驾陟崇台。
雨里多清况,风前无点埃。
研瓯芳润漱,可以托吟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首夏承光殿太室脩禋罢仙园问寝回》是清代诗人乾隆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初夏时节前往承光殿太室进行脩禋活动的情景,同时也涉及到了他对仙园的探访和问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更衣因便路,憩驾陟崇台。雨里多清况,风前无点埃。研瓯芳润漱,可以托吟裁。

  2. 诗人简介:弘历(1711-1799),即清高宗。他是清朝时期的皇帝,年号乾隆。他出生于雍正第四子,满族,爱新觉罗氏。他在1735年至1796年间在位,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

  3. 诗歌鉴赏:此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初夏时节承光殿太室活动的参与,以及对于仙园探访的感慨和思考。诗中的“更衣因便路”和“憩驾陟崇台”等词句,生动描绘了作者的行动轨迹和心理活动,而“雨里多清况,风前无点埃”则形象地展现了夏日的清新与宁静。最后两句“研瓯芳润漱,可以托吟裁”,则体现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雅致生活情趣。

  4. 文化背景:清代宫廷诗歌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乾隆皇帝作为清朝的统治者,他的宫廷诗作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审美观念。乾隆帝的诗歌多取材于宫廷生活、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语言华丽而不失真挚,风格多样而富有变化,充分展示了清代文化的繁荣和多样性。

通过对这首《首夏承光殿太室脩禋罢仙园问寝回》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不仅作为一首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更通过作者的视角展现了清代宫廷生活的一个侧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