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第八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介绍
《道德经》第八章是道家经典,主要讨论了宇宙的和谐和自然法则的重要性。这一章节强调“天地不仁”(即自然界中万物处于平等状态而无善恶之分),以及人的义务在于遵循自然法而不是改变它。
这一部分特别提到:“夫贵乎食者人也;不可使非人食焉。”意思是财富并不重要,不能强迫他人分享,并以此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和生活的道理。这也体现了道家对于统治者的道德约束及生活秩序的一贯主张。
注解
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
渊:沉静、深沉。
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
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尤:怨咎、过失、罪过。
赏析
宋苏辙解:“道无所不在,无所不利,而水亦然。然而既已丽于形,则于道有间矣,故曰几于道。然而可名之善,未有若此者。故曰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