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介绍

《道德经》是一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由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所著。这部作品以哲学思想为核心,融合了宇宙观、人生观和自然界的规律性,在儒家与法家的思维中寻求平衡,并深入探讨人的成长之道。

第十五章的内容主要讲的是如何理解天地万物的变化以及遵循自然法则的重要性。其中提到“上善若水”,意味着只有具备高度智慧的人才能像流水一样无阻碍地流淌,反映出作者对于顺其自然观点的观点。

《道德经》中的思想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在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都有重要反映。

注解

善为士者:一作「善为道者」,指得「道」之人。

容:形容、描述。

豫:原是野兽的名称,性好疑虑。豫兮,引申为迟疑慎重的意思。

涉川: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犹:原是野兽的名称,性警觉,此处用来形容警觉、戒备的样子。

若畏四邻:形容不敢妄动。

俨兮:形容端谨、庄严、恭敬的样子。

客:一本作「容」,当为客之误。

涣兮其若凌释:形容流动的样子。

敦兮其若朴:形容敦厚老实的样子。

旷兮其若谷:形容心胸开阔、旷达。

混兮其若浊:形容浑厚纯朴的样子。混,与浑通用。

浊:动态。

安:静态。

不欲盈:不求自满。盈,满。

蔽而新成:去故更新的意思。一本作蔽不新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