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在栗薪烝,陶人岂藉凭。
玉成原有自,瓠落又何曾。
纳约传遗制,随圆泯锐棱。
爱兹淳朴器,更切木从绳。
咏壶卢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壶卢器》是清代乾隆时期的一首诗歌。这首诗作由爱新觉罗·弘历创作,展现了作者对陶器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咏壶卢器》不仅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政治背景。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咏壶卢器》是一篇典型的古典诗词作品。它通过具体描绘壶卢器的形态、色彩和用途,表达了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感悟。诗中的“幸谢蒸鹅佐脱粟,却成槌纸得全壶”等句,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通过对日常用品的描写,折射出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在艺术手法上,《咏壶卢器》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技巧,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囫囵弗藉范而范,沕穆何妨觚不觚。”这句话用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器物的完美形态和制作工艺的赞美。同时,诗歌中还融入了一些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增添了文化的厚重感和趣味性。
《咏壶卢器》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也是研究该作品不可或缺的部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乾隆盛世”。在这一时期,国家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达到了一个高峰。乾隆皇帝本人也是一个博学多才的文化人,对各种艺术形式都有所涉猎。因此,《咏壶卢器》的写作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环境的熏陶。
《咏壶卢器》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代社会、文化、政治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清朝的历史和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