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在栗薪烝,陶人岂藉凭。
玉成原有自,瓠落又何曾。
纳约传遗制,随圆泯锐棱。
爱兹淳朴器,更切木从绳。

【注释】

累:积聚;栗薪、陶人:指制作陶器的原料和工匠;玉成:喻指完美地完成;瓠落:葫芦形状,这里比喻器的形状像葫芦;纳约:约束;传遗制:传承古代的制度;木从绳:用绳子把木料捆扎起来;淳朴:质朴。

【赏析】

这首诗是咏颂陶器的。诗人以陶人为题,赞颂了陶工们精湛的技艺。全诗四句,前两句写陶工们的技艺之高超,后两 句赞美陶器本身质朴无华,耐人寻味。

开头两句“累在栗薪蒸,陶人岂藉凭”,意思是说陶器的制作离不开烧炭,而陶工们却能够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各种精美的陶器。“累”字用得极妙,它既写出了陶土经过加工后变成陶器的过程,也表现出陶工们在制作过程中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艰苦卓绝的精神。接着两句“玉成原有自,瓠落又何曾”,则进一步赞美了陶器本身的质地之美。“玉成”二字用得贴切,它既表明了陶器质地的纯净无瑕,又暗示了陶器经过烧制后的光泽晶莹,宛如美玉一般。同时,这两句也表达了陶工们在创作过程中所追求的艺术境界。他们不满足于仅仅制作出一件普通的陶器,而是力求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和艺术价值的杰作。

第三、四句“纳约传遗制,随圆泯锐棱”,则是对陶器制作工艺的进一步描绘。“纳约”指的是陶器的造型设计,它要求制作者在制作过程中充分考虑到陶器的各种功能和使用需求。“随圆”则是指陶器在烧制过程中需要根据其形状进行调整以确保其稳定性。“泯锐棱”则意味着在陶器的表面处理上要尽可能地避免尖锐的边缘,以免在使用过程中造成安全隐患。这一联诗句不仅描绘了陶器制作过程中的精细工艺,而且也表达了制作者对于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高度重视。

最后一句“爱兹淳朴器,更切木从绳”则是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陶器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其质朴无华风格的赞赏。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