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题胡蝶落花图

借问东风春几许。
芳草天涯,一霎飘红雨。
怪底莺声啼不住。
翩翩凤子来何处。
南朝剩粉消金缕。
瘦到纤腰,画也难描取。
说着游仙应羡汝。
年年梦绕罗浮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 题胡蝶落花图》是清代诗人左锡嘉的作品,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胡蝶飘落的画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感叹以及对于往昔岁月的怀念。具体如下:

  1. 作者简介:左锡嘉(1790—1862)字梅仙,号东山野客,江苏苏州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学者,擅长诗词、散文和书法。其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
  2. 原文赏析:《蝶恋花·题胡蝶落花图》全文如下:“借问东风春几许。芳草天涯,一霎飘红雨。怪底莺声啼不住。翩翩凤子来何处。南朝剩粉消金缕。瘦到纤腰,画也难描取。说著游仙应羡汝。年年梦绕罗浮路。”这首诗通过对胡蝶飘落的场景和环境进行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往昔的回忆。
  3.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朝时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们经常以诗词歌赋等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反思。左锡嘉作为一位有才华的诗人,通过这首《蝶恋花·题胡蝶落花图》,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特征。
  4. 艺术手法:在这首诗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对比、象征和拟人化等。例如,“芳草天涯,一霎飘红雨”中的“芳草”和“飘红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突出了季节更迭的特点,又增添了画面感。而“翩翩凤子来何处”采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无生命的胡蝶以生动的形象和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鲜活动人。

《蝶恋花·题胡蝶落花图》不仅是一首诗词作品,更是左锡嘉情感世界的体现和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产物。它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