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四围山,人行陇水湾。
晓风双鬓上,初日半峰间。
有径穿崖入,无春着树还。
前途更萧瑟,忆别瓦亭关。
瓦亭晓发
介绍
《瓦亭晓发》是清代诗人左世琅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关于这首诗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左世琅,字子苍,号梅庵。他是清朝时期的文学家,以其精湛的诗作著称于后世。他的诗歌创作涉及多种题材,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也有抒发个人情感的,而《瓦亭晓发》则是他表达旅途中所感所思的佳作之一。
诗词原文:古道四围山,人行陇水湾。晓风双鬓上,初日半峰间。有径穿崖入,无春著树还。前途更萧瑟,忆别瓦亭关。
诗词鉴赏:左世琅在这首诗中,用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晨出行的景象。从“古道四围山”到“晓风双鬓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视觉与触觉的结合,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清新宁静的环境中。接着,“初日半峰间”一句,不仅描述了太阳升起的情景,也隐含着希望和新的开始的象征意义。
艺术特色:左世琅的《瓦亭晓发》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更是通过对旅途所见所感的记录,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这种将个人情感与客观景物紧密结合的表现手法,使得诗歌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性。
文化背景:了解这首诗的背景和历史环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例如,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等,都为解读和欣赏这首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现代价值:在今天这个时代,虽然科技发展迅速,但人们对于自然美景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并未减少。左世琅的《瓦亭晓发》可以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激励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片刻宁静,体会自然之美,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灵的慰藉。
《瓦亭晓发》是左世琅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创作出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从而更加珍惜和保护这份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