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诸葛武侯祠联

生入玉门关,幸仗天子威灵,重拜宗臣遗像;
手挽银河水,莫谓吾才衰老,一展函夏雄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甘肃诸葛武侯祠联》是左宗棠创作的一副对联,该对联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副对联: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左宗棠,字季高,号陶斋,湖南湘阴人,晚清时期的重要军事家和政治家,被誉为“常胜将军”。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不仅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屡建奇功,还在洋务运动中为中国近代造船工业做出了贡献。此外,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创作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 创作环境:这副对联创作于左宗棠晚年,他作为晚清重臣,对于国家领土有着深切的情感。他在四川治理期间,深感蜀汉文化之深厚,因此特别推崇诸葛亮。这副对联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表达了他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1. 作品内容
  • 第一句:“生入玉门关,幸仗天子威灵,重拜宗臣遗像。”这一句描绘了诸葛亮从南阳出发,历经艰难险阻,最终进入玉门关的场景。这里的“天子威灵”体现了皇帝的支持和庇护,而“重拜宗臣遗像”则表达了对诸葛亮忠贞不渝的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其家族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 第二句:“手挽银河水,莫谓吾才衰老,一展函夏雄图。”这一句则是对诸葛亮智慧与勇气的赞颂。它借用了“银河水”这一自然意象,寓意诸葛亮才智横溢,如同能挽动天河一般。同时,“勿谓吾才衰老”表明了尽管岁月流逝,但诸葛亮依旧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和创造力。
  1. 艺术手法
  • 数字罗列:整副对联采用了数字罗列的构图方法,通过精确具体的数字串联起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动作和场景,使得内容更加生动鲜明。
  • 象征意象:对联中的“玉门关”、“银河水”等元素不仅仅是地理名词,更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玉门关代表了艰难的征程,而银河水象征着智慧与勇气。
  1. 历史价值
  • 文化传承:这副对联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为后人提供了了解三国时期以及诸葛亮生平的机会,对于研究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艺术鉴赏:对联本身也体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其用韵题的形式、工整的语言结构、以及对仗严谨都是值得欣赏的艺术特点。
  1. 教育意义
  • 爱国主义教育:这副对联通过对诸葛亮事迹的歌颂,激发了人们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具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 人格典范教育:诸葛亮的高尚品德和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为人们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具有很好的人格教育和精神激励作用。

左宗棠创作的《甘肃诸葛武侯祠联》以其深刻的内涵、精湛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历史价值,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