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金陵

百里芜城,汉旌旗、临风而举。
论地势、凭依天堑,不如荆楚。
西去干戈投皖鄂,北方藩蔽衔江浦。
笑龙蟠、虎踞拾人余,此孤注。
残照掩,钟山树。
金碧劫,故宫路。
吊翩翩帝子,词章误汝。
六代繁华消粉黛,五陵王气今褴褛。
剩两三、瓦舍煮荒烟,开平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 金陵》是元朝诗人萨都剌的词,而非宋代词人吴潜的作品,而是萨都剌于20世纪50年代所作的一首怀古诗词。以下是对《满江红 金陵》的介绍:

  1. 作者简介:萨都剌,字天锡,号纯甫,生于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卒于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元朝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其词风豪放,善于运用典故,表达对时事的感慨和对历史的回顾。

  2. 诗歌原文:《满江红 · 金陵怀古》原文如下: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啼。

  3. 诗歌赏析

  • 《满江红 · 金陵怀古》中,萨都剌通过对金陵(今天的南京)历史变迁的描绘,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忧虑。
  •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春去也、更无消息”,表达了岁月无情,世事变迁的悲哀。同时,也通过“荒烟衰草”等意象,传达出一种苍凉之感。
  • 此外,萨都剌在词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如“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等,增加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满江红 · 金陵怀古》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词作,通过对金陵的历史变迁和个人感受的交织,展现了萨都剌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元朝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关推荐